Product classification

产品中心

contact us

联系我们

  • leyucom乐鱼登录入口:【开源北交所深度培训系列五】北证高端装备制造专题:潜龙在渊认知重构释放细分龙头重估潜力

    来源:leyucom乐鱼登录入口    发布时间:2025-08-26 22:25:14

    乐鱼官网app登录:

      我们将北交所企业根据北交所开源行业分类可划分为高端装备、信息技术、化工新材、消费服务及医药生物五大行业,现阶段在高端装备制造一级行业内共有标的110家数量最多,是北证的基石行业。截至2025年7月18日北交所高端装备制造业的PE TTM中值达到44.0X,相较2024年12月31日的30.3X上升45.48%。110家企业有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7家,占比达到43%。这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总市值达到1195.32亿元占比达到39%。二级行业中机械设备行业的企业共有43家占39%,总市值占比37%占比最重。

      电力设备、国防军工等6个细分行业在2025年内均实现行业PE TTM均值提升。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链我们梳理得到6条北交所高端装备制造的主线关键产业链。核电方向共有6家企业,总市值163.75亿元。人形机器人方向共有8家标的,总市值340.94亿元。航空航天/军工方向8家标的,总市值236.65亿元。汽车方向共有23家,总市值644.46亿元。锂电池产业链共有12家,总市值达到413.80亿元。半导体产业链方向共有5家标的,总市值达到190.68亿元。

      1.1、高端装备制造PE TTM中值达44.0X,个股年内最高涨幅超300%

      我们将北交所企业根据北交所开源行业分类(2025)划分为高端装备、信息技术、化工新材、消费服务及医药生物五大行业,各行业内进一步划分为若干二级行业。现阶段在高端装备制造一级行业内共有标的110家。

      参考2025年内的市盈率变动情况,截至2025年7月18日北交所高端装备制造业的PE TTM中值达到44.0X,相较2024年12月31日的30.3X上升45.48%。

      110家企业有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7家,占比达到43%。从总市值来看,截至2025年7月18日这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总市值达到1195.32亿元,市值占比达到39%。

      这110家企业我们进一步按照产品类型、所处产业链将其划分为机械设备、汽车零部件、金属制作的产品业、国防军工、电力设备、仪器仪表制造业、电池7个二级行业。

      机械设备行业的企业共有43家占39%,总市值达到1112.54亿元占比37%,为高端装备制造业中占比最重的二级行业;汽车零部件企业的数量达到23家,总市值达到644.46亿元占比达到21%,为占比第二。

      分行业来看,2025年内平均涨幅(含新股首日)排名第一的为金属制作的产品业,包含宏海科技、海达尔、合肥高科、拾比佰等四家,平均涨幅达到124.12%。仪器仪表制造业86.61%、机械设备71.17%排名第二、第三。

      二级行业中电力设备行业的PE TTM平均值达到103.69X,为二级行业中最高值;国防军工99.16X、机械设备61.10X排名第二、第三。仪器仪表制造业现阶段估值处于较低位置,仅14.94X。

      从经营业绩情况看,2024年归母净利润涨幅前15名分别为泰德股份、德瑞锂电、长虹能源、浩淼科技、远航精密、海达尔、拾比佰、林泰新材、力佳科技、捷众科技、建邦科技、聚星科技、铁大科技、华阳变速、万通液压。其中泰德股份2024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达到216.53%,德瑞锂电、长虹能源两家锂电池企业同比增幅分别达到182.47%、172.79%。

      从2025年内涨跌幅来看,不考虑新股首日情况下,前15名分别为九菱科技、七丰精工、常辅股份、浩淼科技、春光智能、花溪科技、恒合股份、万达轴承、林泰新材、灿能电力、克莱特、基康技术、骏创科技、灵鸽科技。九菱科技涨幅达到302%,七丰精工达到209%。

      电池行业共有8只标的,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5家,2024全年实现归母净利润总额65684.84亿元,同比增长达到3053.37%,其中长虹能源在2024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9718.49万元。相较2023年-27089.91万元实现大幅扭亏。

      国防军工行业现阶段4家标的均为专精特新“小巨人”,2024实现归母净利润总额5498.80万元同比-57.41%。其中成电光信归母净利润5029.61万元同比增长11.66%。

      国防军工行业的PE TTM中值在2025年内实现大幅度的提高,2025年5月31日达到100.63X高点,相较2024年末的42.15X提升幅度达到139%。

      金属制品业4家企业2024全年归母净利润21940.44万元同比增长97.86%,其中海达尔2024全年实现8139.27万元同比增长107.34%。

      行业市盈率中值在2025年4月30日达到高点36.01X,此后有小幅回落,7月18日回落至32.57X。

      仪器仪表制造业11家企业中专精特新“小巨人”5家,2024全年归母净利润总额90964.02万元同比增长3.22%。其中开发科技2024实现58899.45万元同比增长21.11%。

      行业PE TTM中值在年内经历下降-回升周期。2025Q1下降至低点29.67X(3月31日),此后小幅回升,7月18日回升至42.02X。

      高端装备制造作为北交所内占比最大的一级行业,其产业链的覆盖较为全面,针对现阶段新质生产力、军工航天、能源等方向,咱们进行梳理得到6条北交所高端装备制造的主线产业链。

      核电方向目前北交所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共有6家企业,2024年归母净利润总额达到33,588.60万元。从产品看,这6家企业的产品涵盖核电电缆、风机、阀门、检修装置等多方面。截至2025年7月18日总市值163.75亿元。

      人形机器人方向北交所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共有8家标的,2024年归母净利润总额达到64,347.74万元。产品涵盖伺服电机、聚合物锂电池、减速机、丝杠等等。截至2025年7月18日总市值340.94亿元。

      航空航天、军工方向北交所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共有8家标的,2024年归母净利润总额21,160.39万元。产品涵盖伺服系统、机械装备油缸、紧固件等类型。截至2025年7月18日总市值236.65亿元。

      汽车方向北交所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共有23家,2024年归母净利润总额125,307.48万元,产品涵盖对偶片/自动变速器湿式纸基摩擦片、汽车粉末冶金零部件、滚针轴承等,截至2025年7月18日总市值644.46亿元。

      锂电池产业链北交所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共有12家,2024归母净利润总额达到80,463.91万元。产品涵盖锂电电芯、辊压设备、电池检测设备等等。截至2025年7月18日总市值达到413.80亿元。

      半导体产业链方向北交所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共有5家标的,2024归母净利润总额达到43,099.16万元,产品涵盖长晶炉、测试仪器等方向。截至2025年7月18日总市值达到190.68亿元。

      2024年报显示纳科诺尔2024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0.54亿元+11.42%;实现归母净利润1.62亿元+30.69%,对应全年毛利率为24.15%。

      根据产品布局情况,锂电辊压设备企业可分为两种类型:①锂电单环节设备企业,如纳科诺尔、海裕百特等;②锂电整线设备企业,如先导智能、赢合科技。其中,锂电整线设备布局企业规模偏大,锂电单环节设备企业偏向技术专精。

      根据高工锂电发布的《2023年中国锂电池辊压设备市场调查与研究分析报告》,锂电辊压设备行业集中度较高,2022年国内锂电辊压设备行业CR3为59.4%,其中纳科诺尔排名第一,市占率23.4%;赢合科技排名第二,市占率21.9%;先导智能排名第三,市占率14.1%。

      同时,纳科诺尔的核心技术属于行业内领先水平。纳科诺尔目前已形成8项具有竞争优势的核心技术,包括高精度装机技术、油加热技术、高速张力控制技术、多连杆联轴器技术、四轴收卷技术、宽幅辊压技术、极耳加热控制技术及展纱控制技术等,核心技术涵盖电池极片辊压机的关键零部件设计、整机设计、程序控制以及装配加工工艺等方面。

      衡量锂电辊压设备的主要指标包括轧辊尺寸、生产速度、厚度精度、热辊辊面温度均匀性等。纳科诺尔辊压设备与国内同种类型的产品相比,各项关键指标均领先于市场或处于国内一流水平。

      纳科诺尔作为辊压设备领军企业,为各主要客户的重点供应商,占其同类采购比例比较高,占比亚迪辊压设备采购的60%、宁德新能源的近50%。

      截至2023年7月底,纳科诺尔在手订单金额合计23.93亿元,与比亚迪、宁德时代、中创新航、蜂巢能源等主要客户仍存续较多在手订单,并且与孝感楚能、海辰储能、远景动力等新客户签署大量新订单,其中合计订单金额超过5,000万元的客户共13家。

      综合上述基本面情况看,纳科诺尔在2022-2024年有着领先的技术与市场地位,历史在手订单情况表明纳科诺尔处于订单充足、基本面较好的状态。但是实际的参考纳科诺尔在2024年以来的实际走势情况可见,纳科诺尔经历了“长期低估-快速重估”的过程,在经历重估前其股价长期偏低、与较好的基本面背离。从绝对股价看,2024年以来的纳科诺尔走势以2024/9/27、2024/11/4两个时间节点进行划分。

      2024/9/27节点以前,纳科诺尔股价始终在14元以下(前复权),一直处在低估状态,对应的PE TTM也长期位于15X以下水平。

      2024/9/27-11/1区间内,受益于大盘整体的系统性重估,纳科诺尔股价从10.14元提升至17.68元,对应涨幅已达到74%。

      而在2024/11/4之后,市场对纳科诺尔在锂电辊压设备的市场占有率、干法电极/固态电池等先进的技术方向的参与产生了重新认识,对纳科诺尔价值发现后带来了一轮新的快速重估涨幅,从2024/11/4的21.38元迅速提升至11/13的52.56元历史高点,7个交易日内涨幅达到146%。2024/1/1-2025/7/18的累计收益率已达到263.03%。

      结合锂电设备行业其他可比公司股票价格情况可见,在市场进行价值重估后,纳科诺尔整体收益率表现出与先惠技术、赢和科技等沪深可比公司趋势联动、但振幅更大的情况,且收益率远超同业可比公司。沪深市场年内在固态电池、干法电极等方面题材的拉升表现同样对于纳科诺尔的股价产生带动。

      对比纳科诺尔与北证50指数收益率情况可见,在经历过市场整体的大幅回升后,纳科诺尔经过个股的价值重估后,其收益率表现远超北证50指数。

      回顾纳科诺尔表现可见,此类行业细分龙头标的本身就具有较强的稀缺性、基本面持续表现良好,但是在北交所内会由于市场认知不足、市场前期流动性偏低等情况经历长期的低估情况。此类优质标的在市场的研究和重新认知之下具有强大的重估潜力,带动股价的回升,投资机会大。

      五新隧装成立于2010年,属于专用设备制造业,公司基本的产品包括隧道产品、矿山产品、凿岩机(零部件)三大类,并提供租赁服务和售后服务。公司的隧道产品经过多次更新换代,目前推出隧道施工新方案——开挖三件套(双曲臂凿岩台车、立拱装药台车、混凝土湿喷机),提供包括凿岩台车、混凝土湿喷机、锚杆台车、立拱装药台车等钻爆法隧道施工成套智能装备。从行业分类看,2024全年铁路、公路市场仍然是主要的营收来源。2024全年铁路市场实现盈利收入4.54亿元,同比下降20.32%;公路市场实现盈利收入2.40亿元,同比下降25.75%。水利水电市场和矿山开采市场则分别实现盈利收入5033.53万元/4740.51万元,分别同比增长96.06%/78.36%。按产品分类看,2024全年在主机市场实现盈利收入7.12亿元同比下降20.61%,后市场则实现盈利收入5761.31万元同比增长102.60%。

      2024年五新隧装实现盈利收入7.99亿元,归母净利润10,464.15万元。2024年铁路、公路市场存在一定的金钱上的压力,新开工项目减少,存量项目施工进度阶段性延缓,设备需求量降低。2025Q1实现盈利收入1.73亿元,归母净利润3,254.27万元。

      五新隧装计划通过发行股份和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兴中科技和五新重工100.00%的股权并拟募集配套资金1.00亿元,标的资产交易价格为26.50亿元。五新重工主营港口物流智能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基本的产品有门式起重机、门座式起重机、钢结构等;兴中科技的全资子公司五新科技是交通基建专用设备与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主要是做路桥施工专用装备及模架专业分包及租赁。在此次的交易报告书中给出了针对兴中科技的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7年纯利润是2.32亿元、2.43亿元、2.48亿元。也给出了五新重工的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7年净利润8,932.81万元、9,043.24万元、9,190.97万元。

      此次并购最早于2024年11月26日公告,当天开始五新隧装停牌,后于12月10日起复牌。我们以此次停牌以及2024/9/27为时间节点看:

      2024/9/27大盘普涨来临前,五新隧装在2024年内股价处于持续走低状态,长期低于20元,对应的PE TTM从2024/6/14起已经跌至10X以下,属于低估状态。

      2024/9/27-11/25这一区间内受益于大盘整体上涨,五新隧装整体股价从16.52元上涨至停牌前的27.29元,对应涨幅为65.19%。

      此后受益于重组、雅江大坝等大盘短期题材热点,五新隧装股价产生逐步提升。2024/1/1-2025/7/18的累计收益率达到147.06%。

      对比行业可比公司,在经历大盘普涨后各家的收益率表现走势趋同性较低,五新隧装的多次较大涨幅表现在同业可比公司中并没有表现,行情表现较为独立。在以2024/1/1为基准的收益率表现看,五新隧装优于行业可比公司。

      五新隧装是一个较为典型的传统行业通过并购方式提升经营体量及业绩水平,从而提升股价水平的案例。北交所的高端装备制造分类中有较多的传统行业企业,其经营规模及股价会出现缺乏上升动能的情况。并购作为有效方式之一,是此类企业打破向上瓶颈的常见操作。此类并购操作对投入资产的人而言也是对公司进行再次认知建构的契机,也带来较大的投资机会。

      宏观经济环境变动风险、市场之间的竞争风险、企业经营业绩变动风险。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其他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