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开运全站手机网页登录

类别:开运全站手机网页登录 来源:开运全站手机网页登录 发布时间:2024-10-20 20:01:13 浏览:1
它的主营业务也是最近的一个热门领域—— 激光雷达。 在新能源汽车行业,这个概念被炒得火热。
但也有人说,现阶段激光雷达就是个摆设,在更高级的无人驾驶成熟之前,这东西能发挥的作用有限。
就在上个月,国家商务部拟将 激光雷达 等7项技术列入 《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 ,正在征求意见中。
有业内人士认为,如果激光雷达最终被列入名单,会限制技术授权、转让,但基本不影响产品正常销售。
一个很鲜明的对比是,最近几个月, 海外激光雷达头部企业接二连三地倒下了。
去年1 0 月,创立2 4 年、给奥迪A8做配套的I公司(Ibeo)启动破产程序。
去年1 1 月,F公司( Fast Radius )申请破产。全球首家激光雷达上市公司V公司( Velodyne )与另一家O公司( Ouster )宣布合并,在合并前 两家股价均跌去超过8 0 %, 没钱只能报团取暖。
去年1 2 月,硅谷固态激光雷达 “鼻祖” Q公司( Quanergy Systems )申请破产保护。
在V公司和O公司合并当天,禾赛的CEO 李一帆 发了一条朋友圈,禾赛的收入比美股8家激光雷达上市公司的总和……(意思是可能还要多)
就在同一时期,禾赛宣布新推出的近距补盲激光雷达 FT120获得了来自多家主机厂 超过100万台 的量产定单。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统计,2 022 年1~ 9 月, 禾赛的营收规模是全球同行第二名的 4.6 倍, 营收占全球无人驾驶汽车激光雷达市场的约 6 0 %。
激光雷达行业,讲究的是一个 “定点” 数量,也就是此公司被汽车厂商指定为零部件的批量配套供应商,根据双方确认的时间节点完成各项确定的目标后再进入批量生产、供货。
现在全世界高级辅助驾驶(ADAS)激光雷达前装 定点数量的5 0 %,都是由中国 供应商提供的。截至2 022 年8月,已知全球5 5 个定点车型,禾赛占据了2 7 %,排名全球第一。
去年1- 9 月份,禾赛的毛利率达到4 4 %,而业内同期只有O公司毛利率为3 0 %, 其他公司均为负值。
这种西方人 率先定义、率先创造、率先上车 的东西,为什么成了中国的优势产业?
之后他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拿到了机械工程博士学位,入职了一家游戏宅男们耳熟能详的公司—— 西部数据 ,担任了首席工程师。
在美国,他想要融入华人工程师的圈子,就想到了在斯坦福读书的学长 向少卿, 此人在苹果公司参与过多代iPhone的原型设计工作。
随后李一帆又在斯坦福留学生聚会上认识了 孙恺, 后来这三个大学霸就组成了“禾赛三剑客”。
这三个8 5 后不满足于大公司做“螺丝钉”的生活,2 013 年在硅谷最大的城市圣何塞成立了禾赛科技。
孙恺担任首席科学家,向少卿担任首席技术官,而当时还没离职的李一帆兼职CEO。
但一开始他们做的并不是激光雷达,而是 激光气体遥测系统 ,说白了主要是天然气检测设备。
当时国内雾霾非常严重,他们为上海嘉定区做了3 00 多台空气质量检验设备。
禾赛拿到了国内最大的民营燃气集团的订单,但很快就发现市场天花板较低,成长受限。
这时,公司已聚集了来自斯坦福、清华大学、上海交大、中科院光机所、中科院技术物理所、中科院半导体所的光机电研发人员,掌握了 激光传感器的研发和制造经验。
一两年的时间里,他们摸索着各行业传感器的新方向,但也时常因没有主业感觉到很焦虑。
2 015 年底的一个周日,孙恺手里攥着一沓厚厚的论文,指着黑板上一长串推导公式说:
“我算了下,我们把气体遥测仪结构略微调整下,结合光机和电路设计尚德经验,几个月就能改造出一台多线激光测距雷达,性能可能超过市面上全部的产品。”
当时李一帆已经发现,美国的V公司垄断了全球的无人车高端激光雷达市场,但它的 技术并不十分先进。
当时第一梯队的无人驾驶厂商都在用V公司的产品,而他们家产量极少,一台6 4 线 万美元。
当时业内甚至有这样一种说法:无人驾驶每年新增多少台测试车, 取决于V公司生产了多少颗雷达。
百度和福特为了锁定供货甚至1 .5 亿美元入股了V公司,但交货还是要等半年以上。
对于禾赛来说,激光雷达测距和气体检测虽然原理不同,但遥测光路设计、电子信号处理等 很多问题一脉相通。
孙恺访问了几位无人驾驶行业的大牛,他意识到应该 先做高端产品, 解决行业的痛点,占领高端玩家的市场,然后再利用这些积累去下沉,抢占低端市场。
因为当时这一个市场上的客户,会 不顾一切代价买市场上性能最好 、最稳定的产品,反而对价格不太敏感。
那就意味着,禾赛要放弃1 6 线万元人民币的产品,专攻高线 万人民币 的产品。
当时北美无人车的激光雷达市场9 5 %被美国企业垄断,要说服客户选择中国货,选择新品牌,意味着客户每次联系售后还要等着中国工程师带着东西飞到美国,还要被特朗普加征2 5 %的关税……
但是如果能做出一款高性能、高质量的产品,对客户的吸引力能 碾压一切困难。
业内开始热衷于炒作 “固态激光雷达” 的概念,也就是一颗激光雷达里没有一点运动部件。一些公司甚至借此打破了行业融资和估值的纪录。
孙恺经过一番研究发现,当时固态激光雷达的 底层元器件暂时不能车规化(装到量产车上) ,至少还得5年产业才能成熟。短时间内纯固态扫描方案的雷达在性能和成本上没有优势。
2016年 ,禾赛 开发了一款性能还不错的二维微型振镜,如果用 这个 原型去融资,很容易 就能 拿到高估值。
但是禾赛坚持 认为 , 机械旋转式激光雷达 是 当时 几年 内 唯一可实现规模化销售的产品 。
李一帆说:“所有人都希望我们讲一个‘固态激光雷达’的故事,主流的风投机构 一致认为固态产品会在一年后彻底替代非固态 。但 如果仅仅是为了融资去讲一个自己都不信的故事,这是违背禾赛价值观的。 ”
很多风投 都很喜欢禾赛团队,但一听 说他们 还在开发旋转式激光雷达, 掉头就走了。
禾赛顶住了资本的压力,坚定选择了当时不被资本看好的“旋转式”激光雷达,并在2 017 年发布了Pandar 40 ,体积小,测量距离远、精度高。
在推出了能够对标海外竞品的产品以后,一些客户开始慢慢接受“ HESAI ”这个来自中国的品牌,他们把禾赛的产品称为“蓝龙”(Blue Dragon )。
一位硅谷无人驾驶公司人士说:“旧金山街上在路测的很多车都顶着禾赛的激光雷达”。
在拿下高性能激光雷达市场以后,禾赛发布了面向中低端的产品PandarQT,事实上“降维打击”的效果是成功的。
有的美国人甚至在看不到样机的时候,就发过来几百台订单,只为了锁定供货的优先顺序。
但是禾赛没有止步于抢市场。他们都以为激光雷达这个行业,最终要做到的一定是: 量产、低价、可靠。
禾赛三兄弟坚信激光雷达的终极形态,一定是一个很小、很成熟、成本很低的产品。而不是像今天这样,车厂装几颗雷达还要掰着手指头算成本。
旋转式雷达成本居高不下,不是因为长久来看它最好。而是因为当时产品的“集成度”太低了。
像刚才“扫行人”的例子那样,激光雷达有一个性能参数叫 “多少线 线 线,指的是从上到下这一排激光线,一共有多少条。
纯机械旋转式的激光雷达,就像竖着拿一排激光笔3 60 地转圈扫。
但是当时的旋转式雷达不管有多少条线, 每条线块电路板, 还要搭配数个芯片、器件才能正常工作,导致整个激光雷达看起来非常臃肿。
降低成本的关键 不是从“旋转式”变成“纯固态”,而是要把 几百个激光收发通道 都“收集起来”, 集成到几颗负责发送和接收的芯片上。
原来3 2 线 个收发系统,而搭载激光收发芯片以后,一颗激光雷达需要的装调次数从 3 2 次变成了1次。
元器件数量从1 000 个降到1 00 个左右,关键供应商数量从约1 00 个降到1 0 个,单线 ,自研芯片带来的分辨率提升能够达到1 0 倍。
与此同时,芯片化还带来了高测距精准度、高动态范围、增强通道一致性、增强编码、降低功耗、增强可靠性等一系列 性能提升。
在芯片化的基础上,禾赛一直在修炼内功,虽然一直在推出“旋转式”激光雷达,但是从4 0 线 线倍,雷达的体积和功耗却就没有显著变化。
至其最新一代的产品中, 单个芯片上已经集成了由数万个激光接收通道组成的面阵。
国内很多做无人驾驶的企业,比如百度、文远知行纷纷倒戈,成为禾赛等国产品牌的忠实客户,自2 019 年起 V公司败走中国市场。
练好所谓的 “内功” ,就是做好雷达发射端(TX)的激光器和驱动电路,以及接收端(RX)的探测器、信号放大和处理电路。
禾赛抓住了激光雷达 降本增效的实质, 耐心地在旋转式扫描基础上练好了内功,把攻克“纯固态”激光雷达变成了降本增效的最后一步。
生活里,很多产品一沾上“固态”两个字,似乎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又贵又好,比如固态硬盘、固态电池。
因为纯固态激光雷达内部没有运动部件,相比机械式寿命更加长,更容易满足车规级要求。
2 022 年,禾赛投资数亿美元,建起了一座高端智能化的新工厂,取名“麦克斯韦”。
事实上,从成立的第一天起,禾赛就 坚持自主生产,不找代工。 哪怕最初只有2 0 来人,在一个小车间里自己组装,也绝不找代工。
“自己完全搞懂了,才能制定标准,再让别人去弄。 连标准都不清楚,小批量生产也做不好,能指望代工厂帮你解决一切?”
今天我们以禾赛为例来说明中国激光雷达产业的发展, 不代表我们大家都认为今后禾赛将一骑绝尘, 把所有对手甩在后面。
摄像头比激光雷达便宜得多(6 00 元/颗和6 000 元/颗的区别),但未来还会不会是这样, 取决于激光雷达的降本速度。
但是有一些极端场景,比方说出隧道的一瞬间,由于光线条件发生极大的变化,人眼很难看清,特斯拉的视觉方案也基本是失效的,只能保持2 0% 的能力。
一个民用技术的科研人员,如果只满足于在象牙塔里,用高得离谱的成本做出来能用的东西,然后沾沾自喜,那么终有一天,面对市场化的浪潮,他的团队很可能将不堪一击。
从光伏到激光雷达,我看到的是同一件事:中国之所以有可能占据国际一马当先的优势,不是因我们搞技术天下无敌,而是因我们把 “技术产业化” 做得特别好。
当年第一款满足车规级应用的激光雷达SCALA,价格达到2万美元,装配的都是百万级的豪车。
因为他们没加快脚步,在一个开发周期内获得订单,就只能在时,继续下一阶段高强度的研发投入。长此以往,没有很好的方法养活自己,只能关门。
以禾赛为例,其2 021 年前9个月和2 022 年前9个月售出的激光雷达产品,平均售价 从8 000 美元降到了3 100 美元。
激光雷达相当于司机的“眼睛”,而无人驾驶相当于司机的“手脚”,我们只有看得更准,才能开得更稳。